起始读数:手工输入,是用来设置绩效型预防性维护生成工单的第一次工单读数。当绩效型预防性维护更改了起始读数后,计数器会重置为零,下一工单读数等于新的起始读数加生成频率。
生成频率:手工输入,是用来设置系统按照预防性维护设置生成工单的频率周期。
提前量:手工输入,是指在系统所计算的“下一工单读数”之前就要自动生成工单的提前数量。
可变计划:手工勾选,系统默认不勾选。该参数指示维护计划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固定计划是指维护的周期频率不和实际的维护进程相关,而可变计划则和执行进程相关,只有维护结束,才能决定下次的维护绩效频率。例如某设备每运行1000个小时的不停机维护保养,1000运行小时时开始检修,维护结束时运行小时数为1020,如果是固定计划,则下次检修日期是2000运行小时(上一工单开始读数+周期);如果是可变计划,则下次检修日期是2020(上一工单结束读数+周期)。
计数器:系统自动生成,不可编辑。计数器是用来统计预防性维护生成工单的次数,同时决定了下次维护时选择那个标准工作包。通过计数器,可以满足用户复杂的维护计划需求,简化预防性维护的配置。如果想调整计数器,可通过“更改计数器”功能实现。关于计数器与标准工作包的关系,示例如下:
标准工作包编码 |
标准工作包名称 |
频次 |
Sdt001 |
每1000运行小时保养 |
1 |
Std002 |
每6000运行小时保养 |
5 |
Std004 |
每10000运行小时保养 |
10 |
说明:该示例列举了某设备根据绩效参数-运行小时数进行保养的计划,每运行1000个小时需要按照std001的标准进行保养一次,频次是1,每运行5000个小时需要按照std002的标准进行保养一次,频次是3,每运行10000个小时需要按照std004的标准进行保养一次,每次在做较高级别的保养时,不需要做低级别的保养(如果需要只要设置三个预防性维护即可),这么设置之后,执行的计划如下:
运行小时数 |
计数器 |
应用的标准工作包 |
1000 |
1 |
Sdt001 |
2000 |
2 |
Sdt001 |
3000 |
3 |
Sdt001 |
4000 |
4 |
Sdt001 |
5000 |
5 |
Sdt002 |
6000 |
6 |
Sdt001 |
7000 |
7 |
Sdt001 |
8000 |
8 |
Sdt001 |
9000 |
9 |
Sdt001 |
10000 |
10 |
Sdt004 |
11000 |
11 |
Sdt001 |
12000 |
12 |
Sdt001 |
13000 |
13 |
Sdt001 |
14000 |
14 |
Sdt001 |
15000 |
15 |
Sdt002 |
16000 |
16 |
Sdt001 |
17000 |
17 |
Sdt001 |
18000 |
18 |
Sdt001 |
19000 |
19 |
Sdt001 |
20000 |
20 |
Sdt004 |
下一标准工作包:是根据计数器和标准工作包频次自动生成,表示生成下一工单要引用的标准工作包。
负责专业: 在参照设备之后,如果设备中有专业,将专业带内容到负责专业字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