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标准:制定点检计划时,可以选择参照已有的点检标准。参照时,可以参照集团和单据主组织的已启用的点检标准。
点检部位和项目:定点的内容,常指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和劣化的地方,通常把这些部分的大分类填入“部位”,小分类填入“项目”。例如部位填写设备“本体”,项目填写“接地线”。
点检内容:点检、诊断的内容,例如设备运转情况,××温度等。
点检方法:定法的内容,主要是采用视、听、触、摸、嗅五感为基本方法;对有些重要部位需借助于简单仪器、工具来测量,或用专用仪器进行精密点检测量。
标准要求:定标的内容,分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凡定量标准可参照维修技术标准。
点检状态:一般分停止(停运)和运转(运行)两种,通常温度、压力、流量、异音、振动、动作状态等须在运行状况下进行点检,其余则须在停止状态下进行点检。
点检类别:指对点检的分类,不同的客户点检类别分类方法不同。
点检分工:是点检“定人”的内容,即该项点检由谁负责,例如生产部门,维修部门,或者更加具体的人员。
点检周期:定期的内容,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点检。点检周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它随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在编制计划时设定点检周期,是个难度较大的题目,通常在编制标准时先设定一个周期值,以后随着生产情况的改变,再进行逐步修正,以趋向合理。
计划点检日期:制定点检计划时,计划该行点检内容的执行日期。
周期计划:指示该行的点检计划是否是需要重复性执行,如果选中,则是该行可以多次生成点检记录,否则只能生成一次点检记录。
最后点检时间:该行最后一次进行点检操作的时间。该字段不可直接编辑,通过点检记录单据自动回写。
基于日历:用于标示点检执行时,是否按照日历规则的工作日来进行,如果不基于日历,则按照自然天,不考虑工作日。
日历:用于定义指定的日期是否是工作日。
非工作日处理规则:用于定义系统自动计算的巡检日期是非工作日时的处理规则。
测量项目:基于要做点检设备的测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