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成本计算 <返回 
概述

全成本计算节点主要完成计算产品层次、调整计算层次,并按照本期调整后的成本计算层次,进行全成本计算,分离出主联副成本,然后计算各成本对象的完工成本、在产成本和废品成本;全成本计算的对象包含:自制产品成本、委外加工成本、形态转换、组装拆卸消耗关系相关物料和全成本计算物料范围节点设置的物料;全成本计算支持按产品辅助属性计算。构建成本计算层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对本期需要结转的成本对象,根据产品的耗用关系,构建产品结转层次,结转层次是后续成本结转的顺序和基础;

2、其他出入库消耗单生成的耗用关系,构建形态转换、组装、拆卸相关物料的成本计算顺序;

3、委外加工成本在存货核算计算成本时,委外加工入库单和材料出库单-委外加工生成的耗用关系也要参与构建成本计算树;

4、筛选除生产耗用、形态转换、组装、拆卸数据之外的在指定参与全自动成本计算范围内的物料编码列表,用于补充构建全自动成本计算树(界面不显示)。

操作指引
  1. 对本期需要结转的成本对象,根据产品的生产耗用关系和其他出入库消耗单形成耗用关系,构建产品结转层次。计算层次是后续成本结转的顺序和基础;
  2. 可逐层产品或成本分类对应的各成本对象及其耗用物料进行成本结转与计算,也可对工厂内所有成本对象及其耗用的物料、成本计算范围内的其他物料全部执行成本结转与计算;
  3. 可单独对成本计算范围内的其他物料进行存货成本计算,一般在成本对象成本结转完成后执行;
  4. 成本结转后才能执行成本转出。
关键应用
表头

字段

工厂一次仅能执行一个工厂的成本结转;
会计期间成本结转执行期间,默认为最小未结账期间。

结转执行

字段

层次:产品或成本分类在本期结转层次中的所属层次,根据计算结转层次获得;
物料:本期待成本结转的成本对象对应产品;
成本分类:若本期待成本结转的成本对象为成本分类法核算,则直接为该成本分类成本对象;
结转状态:标记产品或成本分类对应的成本对象本期结转状态;

执行结果-结转前

字段

成本中心:最终成本对象的完工或在产成本中心;
成本对象:产品或成本分类对应的各最终成本对象,即成本结转的结转对象;
合格品量:最终成本对象在对应成本中心内的本期完工合格品量;
在产量:最终成本对象在对应成本中心内的本期在产量;
废品量:最终成本对象在对应成本中心内的本期废品量;
期初在产:各成本对象的本期期初在产成本;
本期投入:各成本对象的本期投入成本;本期投入成本 = 本期消耗 - 本期直接在产材料成本 - 本期在产共用材料分配后成本。待结转成本 = 期初在产 + 本期投入。

执行结果-结转后

字段

成本中心:最终成本对象的完工或在产成本中心;与结转前成本中心一致;
成本对象:产品或成本分类对应的各最终成本对象,即成本结转的结转对象;包括联产品成本对象;
完工成本:成本对象的本期完工合格品成本;
废品成本:成本对象的本期总完工废品成本;
转出成本:若进行成本转出,则记录相应的转出成本,等于相应行的在产成本。
在产成本:成本对象的本期总在产成本;

成本转出

字段

转入部门:成本转出的转出目的部门;若未选择转出部门,则默认转出到结转后数据中成本对象对应的成本中心的所属部门;
转入仓库:成本转出的转出目的仓库;

按钮

读取计算层次:如果没有计算过产品层次,则会按照消耗关系计算出产品层次;如果以计算过层次,则从读取出已有的产品层次;
重新计算层次:按照消耗关系重新计算出产品层次;已结转完成的会计期间不允许再重新计算层次;
调整计算层次:循环互耗场景下,当系统生成的结转层次顺序,不足以完成上层产品消耗下层产品的成本获取时,可进行产品层次调整;如:上层主产品关联的副产品,作为下层产品的材料消耗时,需将副产品对应的主产品,调整到消耗副产品的产品层次之下。
成本结转与计算:针对待结转数据列表中选中的数据,对产品或成本分类对应的所有成本对象及其耗用的物料执行成本结转与计算;
全部结转与计算:针对当前工厂、当前期间的所有待结转成本对象及其耗用的物料,和成本计算物料范围内的其他物料全部进行成本结转与计算;
取消结转:针对待结转数据列表中选中的数据,取消成本结转与计算;若存在成本转出数据,则取消结转时连同成本转出一起取消;
全部取消:针对当前工厂、当前期间的已结转成本对象及已执行成本计算的物料,全部取消结转与计算;若存在成本转出数据,则取消结转时连同成本转出一起取消;
存货成本计算:针对当前工厂、当前期间的所有成本计算物料范围内的物料全部进行存货成本计算;
成本转出:将成本对象在产成本转出到选择的转出部门;若工厂参数“成本转出是否自动形成入库调整单”选择为“是”,则成本转出后将自动生成存货核算入库调整单;
全部成本转出:针对本期所有结转对象所有在产成本的转出;
取消转出:取消成本对象的在产成本转出;取消转出时,若已生成了入库调整单,则将一并删除;
全部取消:针对本期所有结转对象所有在产成本转出的取消。

注意

  1. 若工厂参数“跨组织成本结转顺序控制”选择为“是”,则按照跨组织成本结转顺序的定义,按顺序进行各组织的成本结转;
  2. 对于本期消耗的材料,成本结转时根据参数“与存货核算交互”的取值来确定是否和存货核算交互。如果参数选择为是,则将自动触发这些材料的存货成本计算,得到材料的实际成本,并将计算的完工成本回写产成品入库单或委外加工入库单;如果选择为否,则材料的实际成本为空的将取计划成本,且不回写产成品入库单或委外加工入库单;
  3. 对于本期消耗的半成品,若该半成品被循环耗用,则根据工厂参数“循环领用时价格取数方式”中定义的取价顺序,依次取价确定半成品的出库成本,回写存货核算材料出库单;然后更新对应消耗单的金额,并反算单价;
  4. 对于本期在产材料盘点单上录入的在产材料,如果价格来源为“加权平均价”,则在成本结转时计算出加权平均价,并回写在产材料盘点单;
  5. 若按标准成本相关数据进行联产品成本分离、完工在产分离或废品成本分离,则需在工厂参数“成本结转时取标准成本的成本类型”设置结转时使用的标准成本的成本类型;
  6. 若工厂参数“成本结转生成价差量差”选择为“是”,则根据工厂参数“成本结转时取标准成本的成本类型”对应的标准成本,计算各材料核算要素的价差、量差;
  7. 只有选择全部结转与计算时才驱动“存货成本计算物料范围设置”节点设置的物料成本计算。
  8. 本期已经结账,则不能取消成本结转、取消成本转出;
  9. 本期已经成本还原,则不能取消成本结转;
  10. 凭证已经生成,则不能取消成本结转、取消成本转出。
常见问题

综合冲减和分项冲减的差异是什么?

副产品只支持综合冲减:副产品成本以负数的形式体现在主、联产品成本中;联产品只支持分项冲减 :主产品成本中无联产品对应的材料子项,联产品存在自身的成本数据。

完工在产分离的约当产量法和标准成本法,两种结转方法的差异是什么?

约当产量法:按要素约当产量计算分配系数;标准成本法:按标准成本计算在产或完工成本。

成本结转计算主、联副成本、在产成本、废品成本的顺序是什么?

系统先分离副产品成本,再分离联产品成本,然后分配完工、在产成本,最后从的完工成本中分离废品成本。

相关术语

成本中心     成本对象     核算要素     成本结转     分项结转     辅助服务     废品     联产品     副产品

相关操作

基础设置-成本结转定义    成本报表-投入产出表